01日本大學的“研究生制度”解析
中國的研究生院在日本被稱為“大學院”,而碩士課程在日本稱為修士課程(又稱博士前期課程),而我們通常所稱的日本項目的研究生并不等同于國內的研究生。日語里的“研究生”是指外國留學生以進入日本大學院修士課程為目的的前期學習準備課程。也不能簡單的將它理解成預科課程,預科主要是為語言能力不足的學生開設的銜接培訓課程。而日語中“研究生”用英文來說是research student,主要是為了幫助外國學生適應在日本大學的授課方式及教育特點。在現階段留學生大都以此作為進入日本國立、公立大學院(相當于國內的研究生院)正規課程的一個最主要途徑。研究生申請入學期為每年的4月和10月,研究生期間最長為2年。其間,每半年或一年可參加日本大學院修士課程的考試,考試合格者,進入大學院的修士課程學習,畢業可獲得修士(碩士)學位。另外還需要加以區分的是‘研究生院科目履修生’和‘聽講生’,前者是指通過考試之后可以履修大學院開設的課程,通過期末考試,取得一定以上成績者可以獲得大學授予的學分單位。后者的入學要求不高,可以聽講大學院開設的課程,但不能獲取學分,也無法取得留學資格。聽講生為期一年,于4月開課,可申請延期。
02申請所需基本條件
1、國家統招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獲得相應畢業證,學位證;
一些專科生,自考生,專升本,無學位證的學生,在國內直接申請日本公立院校的可能性非常小,建議通過日本語言學校申請赴日后考取。
2、日語:文科類專業(含日語專業)N1級;理工科專業N2以上者;
雖然理論上研究生是可以不要語言成績的,但是經驗來看,如果沒有日語的學生在國內直接申請上的成功率幾乎為零。所以語言對于申請所需基本條件來說非常重要。
3、平均分合格(GPA)
對于國內學期考試,很多學生以60分及格為目標,考試前臨陣磨槍,勉勉強強過了及格線,就萬事大吉了。當然這對一個畢業后選擇就業的人來說無傷大雅,但是如果你想進一步的深造,那就努力考取一個高的成績,提升GPA。雖然日本不想美國要求GPA那么嚴格,但是好的成績永遠是衡量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所以你沒有理由不去努力。而且日本人對成績看的很重,特別是考慮申請日本TOP10的院校因為競爭激烈,還是要保證平均分在80分(GPA3.0)以上。
4、年齡在35周歲以下,能承擔赴日學費、生活費,有明確赴日學習目的者。
03申請所需必備條件
1、國內高校背景
日本高校錄取較注重學生在國內高校背景,也就是出身校。如果你是國內的一流院校,如985,211院校。導師也會對你刮目相看,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之類的名校,申請成功率自然高人一籌。但并非二本三本的學生就不能申請到好的學校,而是名校的學生更有優勢。如果你的出生校是雙非校,或者普通本科,就需要在語言、大學成績和專業選擇等方面提高自己的“附加值”和避開競爭激烈的專業,提高申請名校的成功率。
2、合理的專業請求
去日本讀研選擇專業很重要,對于自己所學的專業,要事先考慮好,是本專業申請還是轉專業申請,如果是轉專業申請,要事先積累專業知識,為以后的研究計劃書寫作打基礎;如果是本專業申請,要學會學術縱深。國內本科階段的學習好似萬金油,涉獵廣,卻不深入,針對這一情況,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興趣點所在,為以后課題尋找方向。在國內有很好的專業,到日本后繼續攻讀的當然是最好,但是有些學生想要換一個專業,有些學生在國內是語言專業的(如英語,日語)在日本不想接著讀語言專業了。對于這樣的學生,就最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專業之間跨度太大,又沒有相關的專業背景,錄取的難度就會增大。所以需要依托專業申請機構進行評估和規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和院校,切不可自行申請或尋求同學、朋友介紹導師自主申請,以避免出現方向性錯誤或錯過最佳申請時機,造成經濟和時間的浪費。
3、英語成績
在日本的一些高等學府,特別是帝國類大學,例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都是對英語有一定要求,有英語成績的學生就會有很大的優勢,是進超一流名校的敲門磚。建議學生在申請前向專業申請機構咨詢對英語能力做專業評估,比如:商科、計算機、醫學等專業對英語的要求也會比較高。
4、專業的文書寫作
日本研究生申請文書材料主要包括履歷書、推薦信和研究計劃書,這些材料寫的專業性越高,越能獲得日本高校導師的青睞。比如申請關鍵文書——研究計劃書,對于一篇好的計劃書來說,背后是有無數的專業書籍和文獻作支撐的,所以多讀專業書籍,多注意日本的研究趨勢。
以上是申請赴日讀研所需的條件,請同學根據自身情況結合專業申請機構的評估最終申請到適合的專業和院校。